美国时间2025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签署两项行政令,宣布实施“基准关税+对等关税”的双层关税体系。这一举措被称为“21世纪最大规模贸易行动”,标志着特朗普第二任期“美国优先”战略的全面升级。
一、关税政策具体内容
1、基准关税:特朗普宣布对所有国家的商品征收10%的基准关税,该关税将于美国东部时间4月5日凌晨0时01分生效。部分商品将获得豁免,包括钢铝制品、汽车和汽车零部件、金条、铜、药品、半导体和木材制品等。加拿大和墨西哥符合《美墨加贸易协定》(USMCA)的商品将继续获得豁免。
2、对等关税:对美国贸易逆差较大的国家,将征收更高的“对等关税”,其中中国商品将被征收高达34%的对等关税。这些对等关税将于美国东部时间4月9日凌晨0时01分生效。
3、汽车关税:特朗普宣布从4月3日起对所有外国制造的进口汽车征收25%的关税。汽车关税还将覆盖所有进口电脑,包括笔记本和台式电脑,税率为4%。
4、国家紧急状态:特朗普宣布国家紧急状态,声称这是为了提高美国的竞争优势,保护美国主权,并加强美国国家和经济安全。
二、市场反应
1、股市:特朗普关税措施公布后,美股期货大跌。纳斯达克100期货跌超3%,标普500期货跌近2%,道指期货跌约1%。亚太市场也受到冲击,日经225指数早盘跌幅扩大至4%。
2、黄金:现货黄金保持涨势,最新上涨0.5%至每盎司3160.50美元。
三、受影响最大的商品类别
1、汽车及零部件:美国对进口汽车加征25%的关税,导致相关企业出口成本大幅上升,利润空间压缩。
2、新能源产品:美国对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加征特别关税,削弱了相关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3、电子产品:电子产品(如手表、时钟、消费电子产品)被纳入加征关税清单,出口企业面临成本上升和市场份额下降的双重压力。
4、纺织品和服装:纺织品和服装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企业利润空间较薄,加征关税后,企业可能需要通过压缩利润或提高价格来维持市场份额。
5、农产品:农产品(如乳制品、鲜/冷冻鱼类、加工或罐装蔬菜等)被纳入加征关税清单,出口成本上升,可能导致美国国内农产品价格上涨。
6、金属制品:钢铁、铝制品等金属制品被加征关税,出口企业面临更高的关税壁垒,导致出口量下降。
7、化工产品:化工产品(如有机化学品、塑料、橡胶及其制品)被纳入加征关税清单,短期内相关品种和制品的出口量可能下降。
8、家具和家用电器:这些产品的出口企业面临更高的关税成本,可能导致美国市场上的产品价格上涨,消费者购买意愿下降。
9、半导体和芯片:半导体、工业机器人等高科技产品被纳入加征关税清单,出口受到限制,可能影响全球供应链的稳定。
四、对中国跨境卖家的影响
1、成本上升: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直接导致中国跨境卖家的出口成本大幅上升。跨境物流服务商纷纷提高收费标准,卖家物流成本上升约20%-30%。
2、市场需求波动:关税增加导致商品价格上升,美国消费者购买中国商品的成本增加,可能减少对中国商品的需求。部分美国企业可能会转向关税较低的东南亚国家采购商品,进一步压缩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的份额。
3、供应链调整压力:为规避高额关税,部分卖家可能被迫将生产基地迁移至东南亚、拉美等关税较低的国家或地区。海外仓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物流压力,但也面临高成本和低灵活性的双重挑战。
4、运营风险增加:关税政策的复杂性要求卖家确保商品分类准确,否则可能面临清关延误或罚款。关税生效前可能出现“抢进口”潮,导致海运价格波动和港口拥堵。
5、市场竞争加剧:特朗普强调“美国优先”,对美国本土企业进行保护,美国本土电商平台和卖家将获得更多机会,中国跨境卖家的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大。无核心优势的传统铺货型卖家和低利润卖家将加速退出市场,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6、平台与物流服务商的调整:依赖直邮小包的平台可能需要调整业务策略,更多转向海外仓发货的半托管模式,以维持低价优势。以小包为主的物流服务商服务难度和成本上升,部分卖家可能转向海外仓发货,导致物流服务商客户流失。
五、应对策略建议
1、优化供应链:评估东南亚、南美等低成本地区供应商,多元化采购,降低对单一供应链的依赖。
2、调整定价与产品线:通过分阶段提价或优化产品组合来消化关税成本,聚焦高利润、低关税影响的产品。
3、利用关税豁免机制:关注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公布的豁免清单,申请特定商品关税排除。
4、拓展市场:降低对美国单一市场的依赖,拓展欧洲、日本等其他海外市场。
5、加强合规管理:确保商品分类和申报信息准确,避免清关延误或罚款。
总体来看,特朗普加征关税对中国跨境卖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也促使卖家加快供应链优化和业务转型,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