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客服按钮 微信客服图片
留言按钮
返回顶部按钮
 
国际知产资讯
2025年1月21日,美国最高法院驳回了前爱荷华州共和党议员Steve King关于“成功宝宝”(Success Kid)表情包版权案的上诉。这一判决意味着King需支付赔偿金,并承认其使用行为侵犯了Griner的版权。(图片来源:网络,侵删)事件背景2007年,Laney Griner拍摄了她11个月大的儿子Sammy Griner在海滩上握拳的照片,这张照片在网络上广泛传播,成为著名的“成功宝宝”表情包。Griner曾将该照片授权给可口可乐和微软等公司用于广告。侵权行为及诉讼过程未经授权的使用:2020年,前爱荷华州共和党议员Steve King的竞选团队在社交媒体上使用了这张照片来宣传他的连任竞选活动,并要求支持者捐款。提起诉讼:Griner在爱荷华州联邦法院起诉King,指控其侵犯版权。陪审团裁决:陪审团裁定King的竞选团队需支付750美元赔偿金。上诉及维持原判:2024年,圣路易斯的美国第八巡回上诉法院维持了这一裁决。最高法院的决定上诉理由:King的竞选团队曾辩称,他们拥有该照片的默示许可,并且使用该照片属于版权法下的“合理使用”范围。驳回上诉:2025年1月21日,美国最高法院拒绝受理此案,意味着King需支付赔偿金,并承认其使用行为侵犯了Griner的版权。法院的判决依据合理使用的判定:法院认为,仅因为“其他人都在这么做”并不能成为合理的抗辩理由。合理使用因素:判定合理使用的因素“严重”对Griner有利,表明该使用行为不符合版权法下的“合理使用”条件。结语该事件表明,即使是广泛传播的表情包,其版权依然受到法律保护,未经授权的商业使用可能构成侵权。美国最高法院的驳回进一步明确了版权保护的严肃性,即使是在网络环境下,合理使用原则仍需严格遵循。
138
2025/02/06
OpenAI介绍OpenAI是一家专注于人工智能研究与开发的美国公司,成立于2015年,由埃隆·马斯克、山姆·阿尔特曼(Sam Altman)等人联合创立。其主要目标是开发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人工智能的前沿研究,并确保这些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能够造福人类。OpenAI在自然语言处理(NLP)、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推出了多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产品,如GPT系列语言模型。这些模型在文本生成、对话系统、写作辅助等方面表现出色,广泛应用于教育、科研、商业等多个领域。DeepSeek介绍DeepSeek(深度求索)是一家专注于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与应用的中国初创公司,成立于2023年7月17日,由知名量化资管巨头幻方量化创立。DeepSeek致力于通过自然语言处理(NLP)、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核心技术,开发高效、智能的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教育、医疗、金融、零售等多个领域。公司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竞争力,推出了多个高性能的开源模型,如DeepSeek-V2、DeepSeek-VL、DeepSeek-V3等。这些模型在性能和成本控制方面表现出色,尤其在中文多模态任务中展现了卓越的能力。2025年1月15日,DeepSeek APP发布。1月20日,DeepSeek发布了DeepSeek-R1,并同步开源模型权重。2月3日,百度智能云和阿里云分别宣布支持DeepSeek模型的部署。该消息一经发布,迅速在国内外引发了广泛关注,掀起了一股“DeepSeek热潮”。OpenAI的指控OpenAI指控中国初创公司DeepSeek通过“模型蒸馏”技术违规复制其产品功能,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模型蒸馏是一种常见的AI技术,通过训练小型模型模仿大型模型的行为,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然而,OpenAI声称DeepSeek未经授权使用其专有模型的输出来训练自己的模型,这违反了OpenAI的服务条款。OpenAI表示已经发现证据,证明DeepSeek在其开源模型R1的训练中使用了OpenAI的模型进行“蒸馏”,即利用OpenAI模型的输出提升自身模型性能。此外,微软也参与了对DeepSeek的调查,怀疑其在2024年秋天调用了OpenAI的API,导致数据泄露。DeepSeek的回应DeepSeek坚决驳斥了OpenAI的指控,称其R1模型是基于团队多年自主研发的成果,核心技术通过公开论文和专利验证。DeepSeek还表示愿意接受第三方技术审计以证明清白。行业反应该事件引发了AI领域的激烈讨论。一方面,部分专家和网友认为OpenAI的指控可能是出于竞争压力,因为DeepSeek在中文多模态模型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且训练成本远低于OpenAI。另一方面,也有观点认为,如果DeepSeek确实使用了未经授权的“蒸馏”技术,那么OpenAI的指控是合理的。最新进展目前,OpenAI尚未提供具体的证据细节,也未采取进一步的法律行动。然而,事件已经引发了对AI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和监管的广泛讨论,呼吁制定更清晰的法律指导方针以规范“蒸馏”技术的应用。DeepSeek的应用程序因数据隐私问题被意大利监管机构下架,而其R1模型在开源平台Hugging Face上的人气却在不断攀升。此外,事件也引发了对AI行业竞争格局的重新审视,特别是中美科技企业在AI领域的竞争。
166
2025/02/05
2025年1月17日,迪士尼电影《莫阿娜》及其续集《莫阿娜2》再次陷入版权纠纷。此次诉讼由动画师巴克·伍德爾(Buck Woodall)提起,他指控迪士尼抄袭了他多年前创作的剧本《巴奇》(Bucky)中的创意和故事元素。事件背景巴克·伍德爾于2003年将剧本《巴奇》提交给曼德维尔影业的开发总监珍妮·马奇克(Jen Marchick)。当时,马奇克与迪士尼签订了优先观看协议。伍德爾声称,迪士尼在创作《莫阿娜》及《莫阿娜2》时,大量使用了他提交的创意和故事元素。诉讼内容伍德爾指出,《莫阿娜》与他的剧本《巴奇》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包括:1. 故事背景均为古老的波利尼西亚村落;2. 主角均为青少年,踏上拯救土地的海洋冒险之旅;3. 故事中出现的动物形态祖先灵魂、关键配角的纹身半神形象、漩涡入口等情节;4. 《莫阿娜2》中某些情节与他提交的创意高度重合。法律争议伍德爾此前曾对迪士尼提起过类似诉讼,但因超过法定期限被驳回。此次诉讼中,他强调迪士尼在创作《莫阿娜》时使用了他提交的大量开发和制作素材,这些相似性不可能是巧合。然而,迪士尼方面则坚称,《莫阿娜》是独立开发的,其创作团队未曾接触过伍德爾的素材。诉讼影响如果此次诉讼成立,迪士尼可能面临高达100亿美元的赔偿,这相当于《莫阿娜》系列总收入的2.5%。此外,该案件还可能对迪士尼的版权保护体系和未来创作产生深远影响。目前,该案件仍在审理中,迪士尼方面尚未对此做出进一步回应。
188
2025/01/21
案件背景King Spider LLC是一家专注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公司,其在本案中指控PanDa (HongKong) Technology Co., Limited(以下简称PandaBuy)存在商标和版权侵权行为。Panda是一家注册于香港的科技公司,运营着一个名为PandaBuy的电商平台。诉讼过程2024年5月,King Spider LLC向美国纽约南区法院提交了临时限制令(TRO)和初步禁令的申请,指控PandaBuy在其平台上销售假冒商品,侵犯了其商标和版权。法院于2024年7月10日批准了初步禁令。2024年8月19日,PandaBuy向法院提交动议,请求解除或修改初步禁令。PandaBuy辩称其作为电商平台,仅提供了一个被动的交易场所,并未直接参与假冒商品的上架、制造或销售。2025年1月14日,法院发布意见书和命令,决定解除对PandaBuy的初步禁令。法院认为,根据Panda提交的新证据,King Spider LLC在商标和版权侵权诉讼中胜诉的可能性较低。法院指出,PandaBuy并未在其网站上展示受保护的作品,且其作为被动平台的角色不足以构成侵权。King Spider LLC等原告于2025年1月14日对法院的裁决提出上诉。同时,原告还请求法院恢复初步禁令,但该请求被法院驳回。案件影响该案件反映了电商平台在知识产权保护中的责任边界问题。法院的裁决表明,如果电商平台仅作为被动的交易场所,未直接参与侵权行为,则可能不构成侵权。这一判决为类似案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199
2025/01/20
事件背景2025年1月13日,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联邦法院承认合谋窃取摩托罗拉解决方案公司数字移动无线电技术商业秘密的罪名,面临最高6000万美元约人民币4.4亿元罚款及向摩托罗拉支付额外赔偿,具体赔偿金额待法院宣判确定。事件起因2008年,摩托罗拉的三名前高级技术员工被海能达招募。这些员工在离职时下载了数千份摩托罗拉的机密文件,尤其是数字对讲机相关源代码和文件,并将这些文件用于海能达的产品开发中。摩托罗拉通过内部审计和员工管理,发现了这些前员工的异常行为,从而开始调查海能达的侵权行为。2010年海能达推出类似数字对讲机,摩托罗拉通过市场分析和产品对比,发现海能达的产品在技术上与摩托罗拉的产品高度相似,这引起了摩托罗拉的怀疑。诉讼过程2017年3月15日,摩托罗拉及摩托罗拉马来西亚公司在美国伊利诺伊州法院起诉海能达及其子公司,指控其盗用商业秘密。摩托罗拉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提出申请,请求对海能达及其子公司涉嫌专利侵权的对讲机设备和系统、相关软件及其组件出口至美国的事项展开调查。ITC法官裁定海能达侵犯了四项摩托罗拉专利,并建议颁布有限排除令和禁止令。虽然最终裁决表明海能达的新一代产品没有侵权,但部分老产品确实侵犯了摩托罗拉的专利。2018年8月2日,摩托罗拉增加版权侵权的诉讼请求。此后,案件进入证据开示阶段,摩托罗拉通过法律程序收集了大量证据,包括前员工的证词、文件传输记录等,进一步证实了海能达的侵权行为。2019年11月6日,案件正式进入庭审阶段。摩托罗拉在庭审中主张海能达的部分DMR产品侵犯了其21项商业秘密和4项美国版权。2020年2月14日,陪审团裁定海能达侵犯摩托罗拉一项或多项商业秘密及美国版权,应向摩托罗拉支付损害赔偿3.46亿美元及惩罚性赔偿4.19亿美元,合计7.65亿美元。2021年美国司法部对海能达及其7名员工提起重罪指控,包括21项联邦刑事商业机密侵权指控。2022年6月,海能达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简称“深圳中院”)提起诉讼,主张其全新设计开发的H系列产品不侵犯摩托罗拉商业秘密和版权(简称“深圳案件”)。该案件进入庭审环节后,摩托罗拉向美国伊利诺伊州联邦地区法院(简称“美国法院”)提交了禁诉令动议,要求海能达撤回深圳案件的起诉。美国法院于2024年3月25日批准了该动议。2024年4月2日,美国法院对海能达下达了三条判令,除了销售禁令和罚款外,还禁止海能达依赖中国诉讼中的任何命令或判决。海能达收到美国法院的判令后,临时禁止在全球范围内销售双向无线电技术的产品,并处以每天100万美元的罚款,直至海能达完全遵守禁诉令之时止。海能达已撤销深圳案件的起诉,同时按要求暂停销售双向无线电技术产品,并已向美国法院申请撤销上述判令。2024年4月17日,美国第七巡回上诉法院作出判令,决定暂停执行一审法院对海能达颁布的产品禁售令及罚款等,该判令立即生效。2025年1月13日,海能达高管Gee Siong (GS) Kok认罪,其他六名员工在逃。该案的宣判定于2025年11月进行。认罪协议内容海能达承认通过公司谋利的个人行为,蓄意阴谋盗窃摩托罗拉至少一项商业秘密。2008年,相关人员同意窃取相关文件和源代码,并利用部分信息开发海能达产品,其中一些在伊利诺伊州销售。海能达知道或有合理理由相信,他们同意盗窃的信息是摩托罗拉合理保护并保密的,且盗窃至少一项商业秘密会损害摩托罗拉。后续影响海能达因承认合谋窃取摩托罗拉商业秘密的罪名,将面临最高6000万美元的罚款,并需另行向摩托罗拉支付因窃取行为产生的赔偿,具体赔偿金额待法院宣判时确定。此外,由于法院发出的全球禁令,海能达的产品在全球范围内被下架,这不仅直接影响了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还使品牌形象遭受了沉重打击。案件启示海能达与摩托罗拉的商业秘密窃取案为企业提供了深刻的教训。企业应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健全的内部合规机制,增强法律意识,遵循公平竞争原则,并注重国际合作与协调。在全球化背景下,跨国法律协调变得尤为重要。企业应了解不同国家的法律法规,积极与国际法律机构和同行企业合作,共同维护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秩序。在面临跨国知识产权纠纷时,企业可以考虑通过国际仲裁和调解等方式解决争议,避免长时间的法律诉讼对企业造成更大的损失。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239
2025/01/17
案件背景定制在时尚领域成为一股强劲趋势,消费者通过定制奢侈品如路易威登的设计师手提包或耐克的飞人乔丹运动鞋来表达个性。然而,品牌所有者常以侵犯知识产权、造成消费者混淆和品牌形象淡化为由,对未经授权的定制行为提出法律挑战。研究印度法院在近期案件中的处理方式及参考外国法律先例,对探讨未来类似案件的裁决至关重要。品牌所有者对定制的异议理由1、未经授权的产品可能导致消费者受伤,损害品牌声誉。2、被修改商品可能使买家误以为两家公司存在从属或背书关系,尤其在双方曾合作时易造成混淆。3、第三方定制商更改原始产品获利却不向品牌所有者支付报酬,致品牌所有者失去利润及对产品市场展示方式的控制权,引发品牌淡化。4、定制商常以首次销售原则辩护,称品牌所有者无法控制商品首次销售后的转售,还主张定制是受保护的艺术表达形式。但要证明转换性使用,需证明改动增加了重要艺术表现力且无误导消费者之意,这在定制商获利时颇具挑战。印度法院对定制的严格立场1999年印度《商标法》禁止未经授权使用注册商标及相似变体,提供品牌淡化救济措施,保护品牌免受有损声誉的定制行为伤害。1957年《版权法》规定,未经授权改编或修改版权作品的衍生作品可能侵权,印度法院坚决反对第三方为商业利益的合理使用。近期相关案例Louis Vuitton Malletier诉Haute24.com案:德里高等法院禁止Haute24使用路易威登受版权保护的宣传图片或经营其新产品,除非获明确书面许可。法院允许Haute24依首次销售原则运营,但须展示免责声明,澄清商品为二手且与路易威登无直接关系。Seagate Technology诉Daichi International案:希捷科技公司和西部数据公司称,翻新转售去除品牌标识的废弃硬盘驱动器违反《商标法》。德里高等法院依权利用尽原则,认定其商标权在产品首次销售时已用尽,但强调透明度必要性。翻新商品须含明确免责声明,表明非全新、无制造商保修,且以翻新商品牌销售,以防误导消费者和法律责任。案件启示奢侈品牌所有者虽可能容忍第三方定制,但更愿通过许可合作实现定制。许可协议可使各方受益,品牌所有者保留商品控制权,定制商避免法律挑战,降低消费者困惑,实现双赢。(以上信息来源于www.worldtrademarkreview.com)
198
202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