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客服按钮 微信客服图片
留言按钮
返回顶部按钮
 
国际知产资讯
在一场长达13年的法律纠纷中,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浦那地方法院近日做出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裁决,认定“汉堡王”这一品牌属于一家印度本地餐厅,而非美国同名的快餐连锁品牌。 背景美国快餐连锁品牌汉堡王(Burger King)成立于1953年,并于1959年在美国注册更名为“汉堡王”。该品牌于2014年11月正式进入印度市场。而位于印度浦那的同名餐厅自1991年起便以“汉堡王”为名经营,比美国汉堡王进入印度市场早了23年。事件经过2011年,美国汉堡王对印度浦那的同名餐厅提起诉讼,指控其侵犯商标权,并寻求法院批准永久禁令,要求印度餐厅停止使用“汉堡王”这一名称,并赔偿损失。法院裁决印度法院在审理此案后,驳回了美国汉堡王的诉讼请求。法院认为,浦那的“汉堡王”餐厅自1991年起便一直使用该名称,早于美国汉堡王在印度的存在。此外,法院指出,没有发现任何证据表明印度餐厅使用“汉堡王”名称会误导消费者,也没有证据显示美国汉堡王因印度餐厅的行为遭受了实际经济损失。法院进一步表示,美国汉堡王未能在法庭上证明其商标权益受到侵犯,其诉讼在法律上“悲惨地失败了”。影响与意义这一裁决不仅为浦那的“汉堡王”餐厅正名,也对印度本地公司与跨国企业之间的商标纠纷案件提供了新的判例。它强调了商标权的地域性原则,即商标权的保护与使用应考虑其在当地市场的实际情况。印度法院的这一裁决,可能会对全球品牌在印度市场的商标策略产生深远影响,促使跨国公司在进入新市场时更加重视当地已有品牌的存在和权利。
188
2024/08/23
《黑神话:悟空》一上线,便以其卓越的游戏品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迅速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热潮。游戏上线仅一小时,Steam在线人数便突破了一百万人,其在Steam、PlayStation等平台的销量也屡创新高。这一现象不仅展示了中国游戏产业的强劲实力,也为跨境电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商机。(图片来源:https://www.heishenhua.com/)随着《黑神话:悟空》的全球爆火,大量跨境电商迅速响应,推出了与游戏相关的周边产品,如T恤、杯子、模型玩具等。然而,这一热潮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知识产权问题,尤其是商标和版权的侵权风险。 《黑神话:悟空》的开发商——深圳市游科互动科技有限公司,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注册了大量与游戏相关的商标,包括但不限于“Black Myth Wukong”和“黑神话悟空”。这意味着,未经授权使用这些商标的跨境电商,可能会面临侵权的法律风险。(数据来源:https://www.qcc.com/)(数据来源:https://branddb.wipo.int/) 除了商标之外,游戏的版权也是跨境电商需要关注的重点。游戏的角色设计、故事情节、音乐等元素,都受到版权法的保护。任何未经授权的复制或模仿,都可能构成侵权。(数据来源:美国版权局)在跨境企业看来,首先,应当尊重知识产权,避免未经授权使用游戏相关的商标和版权内容。其次,可以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授权,开发和销售正版周边产品。此外,还可以通过创新设计,开发与游戏主题相关的原创产品,以减少侵权风险。 《黑神话:悟空》的成功,不仅在于其商业价值,更在于其对中国文化的传播和推广。游戏以《西游记》为背景,通过精美的画面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向全球玩家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一文化输出,不仅提升了中国游戏的国际地位,也为中国文化的全球传播开辟了新的途径。(图片来源:https://www.heishenhua.com/)
241
2024/08/21
位于旧金山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Anthropic,近期在加州联邦法院遭遇集体诉讼,诉讼涉及数据版权问题,该公司由谷歌(GOOGL.US)和亚马逊(AMZN.US)支持。 事件背景Anthropic公司因其开发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Claude而闻名。该机器人使用大型语言模型(LLM)进行学习和交互。然而,三名作家Andrea Bartz、Charles Graeber和Kirk Wallace Johnson于本周一提起诉讼,指控Anthropic未经许可,非法使用受版权保护的作品来训练其聊天机器人。诉讼详情原告声称Anthropic通过未经授权使用数十万本书籍,构建了其价值数十亿美元的业务。他们指出,Anthropic没有为使用的作品支付合理的费用,而是进行了盗版行为。诉讼还提到,尽管Anthropic对其训练数据的来源保密,但原告方发现,构建训练数据集的其中一人Shawn Presser创建了包含大量盗版书籍的“Books3”数据集。法律行动继去年音乐出版商对Anthropic提起诉讼后,这是该公司面临的第二起诉讼。原告寻求未公开数额的金钱赔偿,并要求法院下令永久禁止Anthropic从事侵权行为。行业影响这起诉讼是针对使用受版权保护材料开发人工智能模型的公司所面临的多起法律诉讼之一。此前,微软(MSFT.US)支持的OpenAI和Meta(META.US)也因类似问题遭到诉讼。结语Anthropic的诉讼案突显了人工智能领域在版权使用方面的法律挑战,尤其是在训练大型语言模型时对数据的需求和版权保护之间的冲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此类法律问题预计将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208
2024/08/21
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近期发布了关于专利可适格客体的更新指南,以解决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关键和新兴技术的创新问题。该更新指南将帮该机构工作人员和利益相关者根据美国《专利法》(《美国法典》第35编第101条)确定人工智能发明的可适格客体。这一最新更新是建立在先前指南的基础上的,为该机构和申请人在如何评估专利申请和涉及人工智能技术相关发明的专利中权利要求的可适格客体方面提供了进一步的清晰度和一致性。该更新指南还公布了3个新的示例,以说明在各种技术中如何应用该指南。该更新指南已于2024年7月17日生效,它介绍了USPTO在人工智能和可适格客体方面所作出的努力的背景,还概述了该机构的专利可适格客体指南,并对指南中与人工智能发明特别相关的某些领域进行了进一步讨论,包括对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关于可适格客体裁决的讨论。美国商务部负责知识产权的副部长兼美国专利商标局局长凯瑟琳.维达尔(Kathi Vidal)表示:“USPTO仍将继续致力于促进和保护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关键和新兴技术的创新。我们期待听到公众对这一更新指南的反馈意见,这将进一步明确评估人工智能发明的可适格客体,同时激励用于解决世界和社群问题的创新。”该更新指南中的3个新的示例根据《美国法典》第35篇第101条对某些情况下的假设性权利要求进行了进一步分析,以解决特定的问题,例如权利要求是否引用了抽象的概念,或者权利要求是否将抽象的概念融入到了实际应用中。这些示例旨在协助该机构人员在专利审查、上诉和授权后程序中将其可适格客体应用于人工智能发明上。这些示例可在人工智能相关资源网页和USPTO网站的专利适格页面上查阅。该机构将继续直接参与制定与人工智能对各种形式的知识产权的影响有关的法律和政策措施。这份更新指南履行了该机构根据《关于安全、可靠和可信地开发和使用人工智能的行政命令》所承担的义务,即就人工智能的影响以及人工智能与知识产权交叉领域的问题(包括专利可适格客体)向审查员和公众提供指导。在此之前,USPTO于2024年早些时候宣布了关于人工智能辅助发明的发明人身份指南,以及针对从业人员的人工智能指南,并就人工智能对某些可专利性考虑因素的影响征求公众意见,包括什么有资格成为现有技术以及如何评估该领域的普通技能水平(意见接收截止日期为7月29日)。关于专利可适格客体更新指南的全文可在该机构的最新人工智能新闻和报告网页上查阅,相应的示例可在人工智能相关资源网页上找到。该机构将在2024年9月16日前接受有关更新指南和示例的公众意见。有关提交意见的说明,具体可参阅《联邦公报》通知。(编译自www.uspto.gov)文章来源: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网           转载日期:2024年8月13日
212
2024/08/13
2024年7月30日,美国参议员Chris Coons(民主党)和Tom Cotton(共和党)共同提出了名为“Realizing Enginee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pportunities by Restoring Exclusive (RESTORE) Patent Rights Act of 2024”的议案。这是一项旨在强化专利权保护的跨党派、双院议案,目的是加强对美国发明人、企业家、大学和初创企业的专利权保护。(图1来源:https://www.senate.gov/index.htm)议案的核心内容议案旨在恢复专利权人在其权利受到侵犯后,申请禁令救济的可反驳推定,以消除2006年eBay案判决的影响。通过这一改变,专利权人在法院做出最终裁决后,将更容易获得禁令救济,从而有效威慑侵权行为,维护专利权的排他性。历史背景在eBay案之前,大多数专利案件在法院认定侵权后,都会获得禁令救济。eBay案判决引入了一个四要素测试,使得获得禁令救济变得更加困难,具体包括:不可挽回的损害、法律救济的不充分性、利益平衡和公共利益的考量。争议与挑战美国提出的RESTORE法案意在加强专利权的保护,但这一提案并非没有争议。有观点认为,如果专利权保护过于严格,可能会对技术创新构成障碍,特别是在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下。美国加强专利保护的举措可能会对其他国家的技术进步造成限制,进而影响全球范围内的科技竞争。尽管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取得了进步,但在与美国等国家的贸易和技术交流中,仍然面临着双重标准的问题。(图2来源:https://www.coons.senate.gov/)结语RESTORE法案的提出,反映了美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决心,但同时也引发了对创新自由和全球科技平衡的担忧。在推动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时,需要考虑如何平衡创新激励与公平竞争,确保全球科技的健康发展。这一议题的复杂性要求各国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必须谨慎,以兼顾保护创新者权益和促进技术进步的双重目标。
435
2024/08/05
近日,美国加州一名联邦法官Vince Chhabria驳回了一起指控OpenAI和微软使用窃取的个人数据训练ChatGPT等AI系统的集体诉讼。法官在判决中指出,原告的204页诉状不仅过长,而且包含大量不必要且分散注意力的指控,使得难以确定其法律主张是否充分。OpenAI,这个由非营利组织OpenAI Inc及其营利性子公司OpenAI LP组成的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正站在人工智能技术革新的前沿。该实验室的系统依托于微软Azure的超级计算平台运行,去年年底推出的ChatGPT因其出色的人性化响应能力而迅速获得广泛关注。该诉讼由2023年6月28日提交法院,指控OpenAI非法从Snapchat、Spotify、Stripe、Slack和Microsoft Teams等平台收集图像、位置数据、音乐偏好、财务信息和私人对话。包括作家和报纸在内的版权所有者也对这些科技公司提起了诉讼,指控它们滥用自己的成果。这些被盗用的信息来自包括儿童在内的数亿名互联网用户,并且并未获得用户的许可。诉讼中提到的《计算机欺诈和滥用法》(CFAA),是一部联邦反黑客法律,曾在以往的数据收集侵权案件中被引用。向OpenAI投资100亿美元的微软(Microsoft Corp.)也被列为共同被告。诉讼寻求禁令救济,要求暂时冻结OpenAI产品的进一步商业使用。还寻求“数据红利”,作为对使用个人信息开发和训练OpenAI工具的人的经济补偿。OpenAI和微软否认了这些指控。法官Vince Chhabria认为诉状包含“无关的”内容,如三页多关于版权问题的讨论,尽管没有版权主张。法官指出,尽管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可能引起社会担忧,但原告需要专注于法庭诉讼。原告被允许提交修改后的诉状。原告律师表示将按照要求修改诉状,以满足精确性和简洁性。此案反映了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中涉及的隐私和数据使用问题,以及法院在处理涉及新兴技术诉讼时面临的挑战。
466
2024/05/27